close

※禱告第一要素:無助(約2:1~11

1. 奧斯華.史密斯說的沒錯:「耶穌一來,萬事都要改變。」但為何仍有許多基督徒未經歷醫治呢?神已將主耶穌賜下,祂已成全靈魂身體的救贖,又賜下聖靈使這救恩離我們甚近,但如果我們不覺需要,不是那麼深刻地覺得需要,可能正是我們未得醫治的原因

2. 哈列斯比在《禱告》一書中,說「無助helpess」是禱告的第一要素。他以迦拿婚筵為例(約2章),當馬利亞對主說:「他們沒酒了!」那是最好的禱告範本。保羅在腓4:6只要以感謝和禱告將所要的告訴神,後面提到神要賜出人意外的平安,顯然暗示這禱告的人原來是帶著憂愁掛慮的,也就是迫切的。

3. 哈列斯比說:「無助的朋友啊,你的無助就是最有力的呼聲。」因為無助的人所發出來的禱告,必然是從心靈深處發出來的。

Ø Thomas B. Brooks說:「神所聽見的禱告,不會超過你心靈深處所說的話;如果你的心靈沒有什麼聲音,神當然聽不見你的禱告了。」

Ø 本仁約翰說:「當你禱告時,寧可帶著一顆沒有話語的心,勝過帶著一些沒有心在其中的話語。」

Ø 哈列斯比自己說:「禱告不只在乎說話,它比說話更深。在你沒有說出以先,它已出現在你心靈裡;在你禱告的話說完之後,它還存留在你心靈裡。」

4. 所以真正的禱告應該像司布真說的一樣:「我跪下來禱告,當我站起來時,我繼續在禱告著。」一個無助的人就是這樣禱告著的人,神一定要作工的。聖經中希西家、乃縵、38年病人、患癲癇小孩之父親等等,都是無助的範例。

5. 常有父母抱著孩子請牧師為孩子禱告,我常告訴他們父母的禱告更有功效,他們通常不太相信,但那是事實。因為父母為孩子禱告必然出自內心深處,牧師禱告則必須因著愛心才會看他如同自己孩子一樣。

.禱告第二要素:信心(約2:1~11

1. 禱告第二要素是信心,哈列斯比用了很生動的方式來說明這信心。他不是提到馬利亞如何充滿信心,作出有力的宣告;事實上主意外地給馬利亞的禱告潑了冷水,而馬利亞的反應也很另類,她未跟主爭論,卻轉身對僕人說:「祂告訴你們什麼,你們就作什麼。」然後主開始說話、作工!

2. 當我們發現禱告似乎沒有立時回應時,常會更進前一步,更迫切禱告;但馬利亞似乎反而退後半步,預備好要讓主取回主動權,等候主下達命令(或是提醒你該做什麼),「現在且等候觀看主的作為!」那是真實的信心,因為信心不是你凝聚了什麼東西,也不是大聲宣告了什麼,而是看耶穌,讓祂來做。

3. 有一位牧師說:「你期待聖靈在聚會中引導你,必須在生活中讓祂引導你。」用在得醫治上亦然,你不能生病了才來禱告,問主該作什麼,平常就應學習跟隨聖靈微小聲音,或是讓基督的平安作主。

4. 哈列斯比又說:「禱告是我們內心的表現和態度,是我們的心靈對於上帝的作為一種肯定的態度,上帝在天上即刻認為這種態度就是禱告,是對祂的心所發出的祈求。禱告用不用話語,對於上帝並無分別,只對於我們有分別。」

5. 運作信心就像下棋,神已經走了一步,成全了包括醫治在內的救贖,現在你必須走你的一步,信心的步伐,然後神才能再走下一步來醫治你!還沒輪到神走時,祂不會先走一步;但輪到祂走時,祂一定會走祂的一步

6. 你期待家人歸向主,就常在家裡活出耶穌的樣式,無時無刻不以福音為念,那就是最有力的禱告。你願意作出喜樂的樣子,就容易常常喜樂;林肯說:「大多數人願意有多喜樂,就可以有多喜樂。」你渴望愛,就去愛,去想到別人,去喜歡捨己(因為愛就是捨己);你害怕,就勇敢踏出第一個步伐。你這樣做,就是最好的禱告;病得醫治也是這樣,我的牧師榮教士(加拿大宣教士,是溝子口錫安堂的建立者,她的傳記《我在這裡請差遣我》由錫安堂出版社出版)常教導我們,要作出健康的樣子

 

出處於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ingweyabi 的頭像
    tingweyabi

    以琳牧場

    tingweyab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